【锫是什么意思】“锫”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常见于化学元素名称中。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这个词,但在科学领域尤其是化学中,“锫”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名称。本文将从定义、来源、特性及应用等方面对“锫”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相关信息。
一、
“锫”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数为97。它属于锕系元素,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具有较强的放射性,通常在实验室或核反应堆中通过人工方式合成。
该元素以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麦克米伦(Edwin McMillan)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核物理领域的贡献。虽然“锫”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科学家可以通过核反应制备出少量的“锫”,用于研究和实验。
由于其高放射性和稀有性,“锫”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有限,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如核物理、材料科学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锫 |
英文名称 | Berkelium |
元素符号 | Bk |
原子序数 | 97 |
原子量 | 约247(主要同位素:Bk-247) |
分类 | 镎系元素 / 放射性金属 |
发现时间 | 1940年 |
发现者 | 艾伯特·吉奥索等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来源 | 人工合成,通常通过核反应堆或粒子加速器制造 |
物理性质 | 银白色金属,具强放射性,易氧化 |
化学性质 |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
应用领域 | 主要用于核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不用于工业生产 |
危害性 | 高度放射性,对人体有害,需严格防护 |
三、结语
“锫”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化学元素,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提及,但在科研领域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锫”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元素周期表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成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放射性物质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与专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