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出处与译文介绍】“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扬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该诗句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出处、含义及译文的总结:
一、原文出处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作者 | 杜牧(唐代) |
出处 | 《樊川文集》 |
原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注:虽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并非直接出现在原诗中,但这句话常被误认为是该诗的名句,实际上它出自另一首诗——杜牧的《送元二使安西》,不过更常见的是作为后人对杜牧作品的一种引申或误解。
二、诗句解析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含义 | 春天三月时,扬州城内繁花似锦,热闹非凡,正是游览的好时节。 |
意境 | 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春天扬州的繁华景象,也常用于旅游宣传或文学描写。 |
三、译文与解释
中文原句 | 英文翻译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In the third month of spring, I go to Yangzhou among the flowers and mist. |
解释:
“烟花”指的是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和轻烟缭绕的景象;“三月”是春季的月份;“下扬州”表示前往扬州。整句的意思是:在春日三月,我乘船前往扬州,那里的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四、文化影响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是一句诗,更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之一。它被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旅游宣传等领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对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总结
“烟花三月下扬州”虽非杜牧原诗中的句子,但因其诗意盎然、画面感强,已被广泛接受并传颂。它不仅展现了春天扬州的美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情感交融。
结语:
“烟花三月下扬州”虽为后人引用,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