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的全文和释义】一、
“感时花溅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是全诗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之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强烈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悲愤与哀愁寄托于花鸟之间,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以表格形式,对“感时花溅泪”的出处、原文、释义及艺术特色进行系统整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内涵与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来源 | 唐代诗人杜甫《春望》 |
原诗全文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诗句原文 | 感时花溅泪 |
字面解释 | 感叹时局,看到花儿也流泪 |
深层含义 | 表达诗人因国家动荡而悲伤,即使面对美丽的花朵,也因心情沉重而落泪,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
艺术手法 | 以景写情,借物抒怀;拟人化手法(花溅泪) |
情感基调 | 悲凉、沉郁、忧思 |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国家破碎,内心充满痛苦与无奈 |
文学地位 | 被广泛传诵,成为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句 |
三、结语
“感时花溅泪”不仅是一句诗,更是杜甫内心世界的写照。它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