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感时花溅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深切忧虑与悲痛之情。诗句中,“感时”指的是对时局的感慨,“花溅泪”则是借景抒情,将自然景象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整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杜甫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抒情手法之一。
“感时花溅泪”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花溅泪”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花落泪,而是诗人将自身情感投射于自然之中,使花也仿佛因时局而流泪。这种移情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也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特点,即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释义 | 对时局的感慨,借花喻情,表达忧国忧民之思 |
艺术手法 | 移情、拟人、情景交融 |
作者背景 |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诗人目睹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
诗风特点 | 沉郁顿挫,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
文学价值 | 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体现,具有高度的历史与情感价值 |
通过“感时花溅泪”这一诗句,我们不仅能看到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能感受到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的写作方式,使他的诗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