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罗雀者翻译】《孔子见罗雀者》是《孔子家语》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孔子在外出时遇到一位捕鸟的人,通过对话揭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本文将对这一故事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翻译对照表格。
一、
孔子在一次出游途中,遇见了一位正在张网捕鸟的人。孔子上前询问他为何如此辛苦地捕捉鸟类。那人回答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生计。”孔子听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如果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捕杀鸟类,不仅会破坏自然的平衡,也会失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孔子强调,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万物,不可因一时之利而伤害生命。
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孔子见罗雀者 | 孔子看见一个正在张网捕鸟的人 |
问其故 |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
曰:“吾为生也。” | 他说:“我是为了生活。” |
子曰:“吾为仁也。” | 孔子说:“我是为了仁爱。” |
夫捕鸟者,非所以养其身,而伤其性也。 | 捕鸟的人,并不是为了养活自己,而是伤害了它们的天性。 |
吾不欲为利而害物,是以不取。 | 我不愿意为了利益而伤害动物,因此不这样做。 |
三、结语
《孔子见罗雀者》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对捕猎行为的反思,更是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孔子以“仁”为本,倡导人应与万物共生共存,而非以利为先,伤害生命。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