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注意!44万部手机中流量僵尸病毒(滑动解锁一天消耗上百兆流量)

2022-06-11 20:07:05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注意!44万部手机中流量僵尸病毒,滑动解锁一天消耗上百兆流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个有手机的现代人,“流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近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一种新出现的木马病毒盯上了“流量”这块肥肉。只要滑动解锁,用户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流量僵尸”的陷阱。据360手机卫士监测数据显示,已有44万部手机感染该木马。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平时喜欢用手机玩游戏。最近他玩了一个新游戏,但是没多久就发现手机关机了。小李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但是已经一个星期没充值了,手机又欠费了,这让他有些不解。

小李联系运营商后得知,除了正常套餐外,他当月还有一个G的流量,于是怀疑这个新下载的游戏有问题,卸载了。游戏卸载后,手机资费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网络安全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发现,该恶作剧其实是一种恶意消耗手机流量的新型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运行带有该木马的手机应用,哪怕只是滑动解锁屏幕,也会消耗掉远远超出正常范围的流量。

一、滑动解锁一天消耗上百兆流量

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表示,安装这款游戏后,每次访问平均会消耗用户手机0.76M流量。一般用户一天会解锁手机150次以上。以此计算,这个木马一天可能会消耗用户手机上超过100M的流量。

安全专家用同样的特洛伊木马测试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实验表明,应用的后台在正常使用时只消耗了少量流量,然后演示者通过滑动解锁手机,三次解锁过程中产生了9M的后台流量。

二、44万台手机“中招”

据网络安全机构监测统计,该木马至少植入了90多个手机游戏或工具应用,涉及16个手机应用商店,感染手机数量超过44万部。这种新型木马因消耗用户大量手机流量而被称为“流量僵尸”。

三、木马乔装打扮防杀

解锁屏幕和抢流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流量僵尸”木马难以防范?消耗恶意用户的手机流量会给木马病毒制造者带来什么好处?

网络专家裴智勇告诉记者,与常见的单纯刷点击的流量木马不同,“流量僵尸”木马实际上是在手机后台完全模拟用户在网址导航上搜索的全过程,静默接收所有页面数据。每次用户滑动解锁屏幕,这个木马就会自动获取文字上线。

因为它用的词是当天的热点新闻或者热搜,它可以避开这些搜索引擎或者网站上的反作弊机制,让它看起来非常真实,就像一个真实用户的搜索行为一样。

四、手游成为木马重灾区

通过安全人员对数千个感染样本的分析,发现其中90%是游戏手机应用。这是因为手机游戏消耗了大量的流量,可以更好的掩盖木马带来的流量损失,让中招者难以察觉。为了隐藏真相,“流量僵尸”木马的作者和安全人员玩起了捉迷藏。

裴智勇介绍,其实木马本身并不直接包含恶意程序,只是运行后上线下载了一个恶意插件。这也使得识别安全软件变得困难。只是在后期的监控中,安全组织才发现了这样一种方式来预警和查杀木马。

为了防止流量走私,专家建议用户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手机安全软件,另一方面要注意流量使用是否异常。

五、木马黑产刷出暴利作者最多日入百万

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手机木马为指定网站刷流量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木马制造的虚假流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相关网站或搜索引擎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损失了手机话费,广告主损失了广告费,木马作者可以获得广告分成。

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算过一笔账:44万用户感染此木马,平均每个木马消耗的手机流量为114M……每天……如果他们的木马没有一个被查杀,每天产生的流量将达到6000多万次访问。如果按照每千次5元到20元的市场均价计算,厂商仅仅靠这个木马每天就能赚30万到130万左右。

六、你的流量哪儿去了?刷点赞量、下载量、安装量!

据了解,移动互联网上相当数量的点击、下载、安装,甚至点赞、评论都不是真实用户所为,而是一些木马或自动化工具所为。这些虚假流量其实就是移动互联网上的流量泡沫。

事实上,“流量僵尸”木马只是众多消耗用户手机流量、制造网站虚假访问的手机木马中最新的一种。据统计,今年4-6月拦截的550万个安卓平台恶意程序中,通过静默访问消耗用户手机流量资费的恶意程序样本多达442.8万个,占比80.5%。

裴智勇介绍,“流量僵尸”木马一天最多可以产生6000多万次的这种虚假的访问请求,但实际上互联网上我们已知的国内的最大的搜索引擎或者网站它一天也只有10亿次这样的访问,这种虚假的访问就可能占了它总量的6%、7%。

如果像这样的公司有那么三家五家,那么就可能造成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更多的互联网流量都是这种虚假的或者并不真实的用户访问。

专家:须警惕流量泡沫危害

记者发现,除了木马之外,网上还有很多公开或半公开的虚假流量交易形式。

专家提醒,这种服务通过制造虚假的网络流量来制造某个APP比较火爆或者一些网站比较火爆的假象,我们在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同时,应该非常警惕这种虚假流量泡沫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