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声名狼藉出处于哪里

2025-09-05 11:06:42

问题描述:

声名狼藉出处于哪里,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11:06:42

声名狼藉出处于哪里】“声名狼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极差,被人所唾弃。那么,“声名狼藉”这个成语究竟出自哪里?它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出处

“声名狼藉”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居世,虽有高才美质,若不因时而动,亦终无以自显。故曰:‘声名狼藉,非其所宜也。’”

但更常见的是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提到:“会素有声名,而人多畏其才,及死,天下称其忠,而声名狼藉。”

不过,现代广泛引用的版本,是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部》:“其人声名狼藉,实为世之大害。”

因此,虽然“声名狼藉”在古代文献中有出现,但真正被广泛使用并流传至今的,是在明清时期。

二、成语含义

- 字面意思:声名(名声)如同狼狗一样臭名昭著。

- 实际含义:形容人的名誉极差,被众人所鄙视或唾弃。

- 感情色彩:贬义词。

三、成语用法

- 主语:多用于人或组织。

- 结构:常作谓语、定语。

- 例句:

- 他因为贪污受贿,早已声名狼藉。

- 这家公司因造假行为,声名狼藉,失去了大量客户。

四、成语演变与现代使用

“声名狼藉”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负面人物或事件。它强调的是“名声”和“恶名”的结合,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

五、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声名狼藉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三国志·钟会传》、《闲情偶寄》等
含义 形容名声极差,为人所唾弃
感情色彩 贬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或组织
现代使用 高频,常用于新闻、文学、评论等场合
演变过程 古代已有雏形,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现代成为常用成语

综上所述,“声名狼藉”这一成语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和现实意义。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