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什么意思】“外强中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很强大、厉害,但内在却虚弱、没有实力。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强硬、实则无能的人或事物。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外强中干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虽弱,其志甚坚;外强中干,内实不宁。” |
释义 | 表面强大,内里空虚。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或事物的描述。 |
近义词 | 虚张声势、色厉内荏、外柔内刚(反义) |
反义词 | 实力雄厚、内强外壮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外强中干”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一个国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盛,但实际上内部并不稳固。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行为或事物的状态,强调表里不一的现象。
例如:有些人看似很有能力,其实能力不足,这就是“外强中干”的表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人际关系 | 他平时说话很大声,但真正遇到问题时却不敢承担责任,真是外强中干。 |
工作表现 | 这个团队表面上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项目推进困难,明显是外强中干。 |
商业竞争 | 对手公司虽然宣传得很厉害,但实际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行,属于外强中干。 |
四、总结
“外强中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强大、内心虚弱的人或事物。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观察和判断事物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识别“外强中干”的现象,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