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原文】《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盛唐时期。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将士出征、战事激烈以及战争带来的悲壮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全诗情感深沉,语言雄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燕歌行》通过描写一次边塞战役的全过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诗中既有对将领指挥若定的赞美,也有对士兵艰苦奋战的同情;既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战争无意义的批判。全诗情感起伏跌宕,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是高适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原文与解析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解析 |
开篇点题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交代战争发生的地点和起因,表现国家危急。 |
出征场面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描写将士出征时的英勇气概和朝廷的赏识。 |
战场惨烈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对比战场上的生死与后方的安逸,表达对不公的讽刺。 |
将领失策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表达将领长期征战的艰辛与家人思念的痛苦。 |
战败哀叹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批评将领轻敌导致战败,将士陷入困境。 |
结尾感慨 |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强调将士为国捐躯的精神,呼吁关注战争之苦。 |
三、艺术特色总结
- 题材真实:取材于真实的边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
- 情感真挚:既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悯情怀,情感丰富。
-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有力,富有节奏感。
- 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层次分明。
四、结语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的典范之作。它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边疆将士的悲壮与坚韧,以及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