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详细生平经历】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是俄国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高尔基一生经历的总结。
一、生平经历总结
高尔基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生活艰难,早年便经历了贫困与苦难。他曾在鞋匠作坊当学徒,后来在伏尔加河上做水手,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早期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随着革命思潮的兴起,高尔基逐渐转向支持社会主义运动,并成为苏联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1901年发表的《海燕之歌》成为革命的象征,鼓舞了无数人投身于社会变革。晚年,尽管受到政治压力,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直至去世。
二、高尔基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868年3月28日 | 高尔基出生于俄罗斯喀山市一个木匠家庭 |
1879年 |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开始在鞋匠作坊当学徒 |
1884年 | 被迫辍学,开始在伏尔加河上做水手和搬运工 |
1888年 | 开始自学,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接触进步思想 |
1892年 | 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发表 |
1895年 | 《福马·高尔杰耶夫》出版,引起文坛关注 |
1898年 | 参与创办《工人真理报》,开始参与工人运动 |
1901年 | 发表《海燕之歌》,成为革命象征 |
1905年 | 参与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支持工人罢工 |
1906年 | 出版长篇小说《母亲》,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
1913年 | 周游欧洲,考察各国文学与社会情况 |
1917年 | 俄国十月革命后,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
1920年 | 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
1936年6月18日 | 在莫斯科逝世,享年68岁 |
三、结语
高尔基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的一生。他从底层人民中走来,用笔揭示社会的黑暗与希望,推动了文学与思想的进步。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高尔基的精神与作品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正义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