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译文】《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在滁州任职期间修建丰乐亭的过程及感受。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
《丰乐亭记》全文共分为四段:
1. 介绍丰乐亭的由来和地理位置,说明其建于琅琊山中,周围环境优美,适合修身养性。
2. 讲述修建丰乐亭的初衷,是为了让百姓在劳作之余有一个休息、娱乐的地方,体现作者关心民生的思想。
3. 第三段:描写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如泉水、竹林、鸟鸣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4. 第四段: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整篇文章以游记形式展开,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二、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 欧阳修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夏天,开始饮用滁地的水,味道很甘甜。 |
问诸滁人,得山于南坡。 | 向滁州人询问,得知山在南坡。 |
丰乐亭者,琅琊也。 | 丰乐亭,就是琅琊山。 |
其下有泉焉,曰酿泉。 | 山下有一眼泉水,叫酿泉。 |
修既为滁州刺史,岁又大熟。 | 欧阳修担任滁州刺史后,当年收成很好。 |
民相与庆于市,而余亦与客游焉。 | 百姓在集市上庆祝丰收,我也和客人一起去游览。 |
是岁,天子命余守滁州。 | 这一年,皇帝任命我担任滁州刺史。 |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山川之胜,亦足以娱其心。 | 我喜欢这里风俗的淳厚,山川的美景也能愉悦我的心。 |
于是择其地之胜,而筑亭于其间。 | 于是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在其中建造了一座亭子。 |
既成,乃名之曰“丰乐”。 | 亭子建成后,就命名为“丰乐亭”。 |
盖自唐以来,未有能名其地者。 | 自从唐朝以来,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这个地方的名字。 |
予今取其名以名吾亭,岂非异哉? | 我现在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我的亭子,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 |
然则吾之为此,岂徒然哉? | 那么我这样做,难道只是随便吗? |
夫人之情,莫不有其所乐,而不知其所乐之所在。 | 人的感情,没有不有所喜好,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喜爱的是什么。 |
故予之为此亭,非徒欲观其山水之美,而实欲使之知所以乐也。 | 所以我建这座亭子,不只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而是想让他们知道如何快乐。 |
三、总结
《丰乐亭记》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散文。欧阳修通过修建丰乐亭,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体会到“与民同乐”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