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翻译及原文】《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滁州山水的秀丽与百姓生活的安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民生的关注。本文将提供《丰乐亭记》的原文、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丰乐亭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余自钱塘移守滁州,既至,乃卜地于琅琊山之西南,得其幽泉怪石,遂筑亭于其上,名曰“丰乐”。于是,始有志于斯亭也。
夫滁州,昔为吴越之地,今为宋之边郡。其山川秀美,风土淳厚,民安物阜,虽无大都之盛,而亦足以为乐。予既好山水,又爱此地,故择而居之。
夫乐者,天地之和气也。人之情,喜则笑,哀则泣,怒则呼,惧则战。然其本也,皆出于心。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神清,神清则思明,思明则事理通。
予尝游于山林之间,见草木之荣枯,鸟兽之飞鸣,皆有自然之趣。因思人生之短促,若朝露之易晞,而世事之纷扰,如风尘之难息。故欲托于山水之间,以养其性,以全其道。
是以筑亭于斯,名曰“丰乐”,盖取“丰年多黍”之意,愿天下之人,皆得其所乐,而无饥寒之忧也。
二、翻译:
我从钱塘调任滁州太守,到任后,在琅琊山的西南面选择了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清澈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于是就在上面建了一座亭子,命名为“丰乐”。从此,我就有了建造这座亭子的心愿。
滁州,过去是吴越的地方,现在是宋朝的边郡。这里的山川秀丽,风土淳厚,百姓安居乐业,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也足以让人感到快乐。我喜欢山水,也喜欢这个地方,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
快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之气。人的感情,高兴时会笑,悲伤时会哭,愤怒时会喊,害怕时会颤抖。但这些情绪的根本,都是来自内心。内心平静,气息就和顺;气息和顺,精神就清明;精神清明,思绪就清晰;思绪清晰,事情就容易处理。
我曾经在山林中游览,看到花草树木的生长与凋零,鸟兽的飞翔与鸣叫,都有自然的乐趣。因此想到人生的短暂,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容易消逝,而世间的纷扰,像风尘一样难以停止。所以我想要寄托于山水之间,来修养自己的心性,完成自己的志向。
因此,在这里修建了这座亭子,命名为“丰乐”,取“丰收年景多谷物”的意思,希望天下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有饥饿和寒冷的忧虑。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丰乐亭记》 |
作者 | 欧阳修(北宋) |
创作背景 |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因喜爱当地山水而建亭并作记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百姓安居乐业的祝愿 |
写作手法 | 描写细腻,语言简练,抒情与议论结合 |
核心观点 | 心平气和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
名句摘录 | “夫乐者,天地之和气也。”、“愿天下之人,皆得其所乐。” |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对自然的热爱、对百姓的关怀,以及他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丰乐亭记》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