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出自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寸草春晖”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父母恩情深厚,子女难以报答。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具体出自《游子吟》。
一、
“寸草春晖”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其经典名句。这句诗表达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孝道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寸草春晖”的出处和含义,以下是以表格形式整理的相关信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寸草春晖 |
出处 |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
原文诗句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作者 |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以写亲情、思乡题材著称) |
诗作背景 | 该诗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为其缝衣的情景,表达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
成语含义 | 比喻父母的恩情如春天阳光般温暖,子女难以回报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强调感恩与回报 |
三、补充说明
孟郊的《游子吟》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亲情诗之一。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展现了母爱的细腻与深远。
“寸草春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寸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句充满深情与哲理的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