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诺千金】“一诺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讲信用,许下的承诺价值千金,极其珍贵。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诚信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信誉、言而有信的传统美德。
一、成语出处
出处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原文 |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
作者 | 司马迁 |
背景 | 讲述秦末汉初人物季布的故事 |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诺千金 |
拼音 | yī nuò qiān jīn |
释义 | 一个承诺的价值胜过千两黄金,形容说话算数,极重信用。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守信、有责任感。 |
近义词 | 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
三、故事背景
“一诺千金”源于西汉时期的人物季布。他以重诺言著称,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当时有人曾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这说明了季布在当时社会中的信用极高,他的承诺比金钱更宝贵。
四、现实意义
方面 | 内容 |
个人品德 | 强调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 |
社会交往 | 在人际交往中,信任是建立关系的基础。 |
商业领域 | 企业或个人如果失信于人,将失去合作机会和声誉。 |
法律层面 | 现代社会中,合同与契约精神正是“一诺千金”的体现。 |
五、总结
“一诺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诚信”始终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结语:
“一诺千金”提醒我们,做人要有担当,言行一致,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