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是谁说的】“舍生取义”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经典《孟子·告子上》。这句话表达了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舍弃生命的价值观。以下是对“舍生取义是谁说的”的详细总结。
一、
“舍生取义”最早由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孟子提出。他在《孟子·告子上》中提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说,生命和道义都是人所追求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拥有时,应该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操守、强调人格尊严的思想。后世许多文人志士都以此为精神指引,如文天祥、岳飞等,都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践行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提出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原文内容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含义 | 在生命与道义之间,选择道义,舍弃生命。 |
思想背景 |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价值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文人志士的精神信仰,代表人物有文天祥、岳飞等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坚守原则、维护正义,不为利益或恐惧而妥协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舍生取义”不仅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坚守内心的原则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