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弃若敝屣出处于哪里

2025-08-22 07:41:36

问题描述:

弃若敝屣出处于哪里,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2 07:41:36

弃若敝屣出处于哪里】“弃若敝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某物或某人非常轻视、毫不在意,甚至像扔掉破鞋一样丢弃。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弃若敝屣
拼音 qì ruò bì xǐ
释义 比喻对某事物极为轻视,毫不珍惜,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
出处 《孟子·尽心上》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对不值得重视的事物的态度。

二、出处详解

“弃若敝屣”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如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敢欺神明。……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虽然这段文字中没有直接出现“弃若敝屣”,但该成语的思想根源与孟子强调“仁义”的理念密切相关。在孟子看来,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私利而不讲道义,那么他所拥有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就应被看作“敝屣”,即毫无价值之物。

后来,这一思想被引申为“弃若敝屣”,用来形容对无德、无义或无价值的事物的轻视态度。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使用示例
描述对旧观念的摒弃 “他对过去的偏见弃若敝屣,全身心投入新思想的学习。”
表达对不良行为的否定 “公司对员工的违规行为弃若敝屣,坚决予以惩处。”
形容对物质的淡泊 “他生活简朴,对名利弃若敝屣,专注于精神修养。”

四、总结

“弃若敝屣”这一成语源自《孟子·尽心上》,虽未在原文中直接出现,但其思想内涵与孟子提倡的“仁义”价值观高度契合。它表达了对无价值、无道德或无意义事物的彻底抛弃态度,广泛应用于文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价值判断的深刻思考,并在现代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一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文化深度。

结语: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弃若敝屣”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以道德和价值为衡量标准,不被浮华所迷惑,真正做到“弃若敝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