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经】一、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三藏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为了求取佛经真谛,不畏艰险,孤身前往印度取经,历时17年,行程五万余里,最终带回大量佛经和佛像,并在回国后主持翻译工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奘的西行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不仅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毅力,也反映了当时中印文化交流的盛况。他的经历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尤其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部分灵感来源于他对旅途的描述。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玄奘(俗名陈祎) |
出生年份 | 602年 |
逝世年份 | 664年 |
法号 | 三藏法师 |
西行时间 | 629年-645年(共17年) |
西行目的 | 求取佛教经典,解决中国佛教义理分歧 |
路线 | 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中亚,最终到达印度(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 |
取回经书 | 共657部,包括《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 |
回国后工作 | 主持译经,翻译出75部1335卷佛经 |
影响 | 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
著作 | 《大唐西域记》(记录西行见闻) |
文化意义 | 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如《西游记》 |
三、结语
玄奘西天取经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更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追求真理与智慧,其历史贡献至今仍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