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晚回舟】一、
“兴尽晚回舟”出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原句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一次在溪边游玩、饮酒至兴尽后,乘舟返回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心境。
本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反映了她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通过“兴尽”二字,体现出一种满足感和洒脱;而“晚回舟”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倦意与归家的宁静。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李清照《如梦令》 |
原文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意象 |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小舟等自然景象 |
情感 | 闲适、陶醉、满足、略带倦意 |
风格 | 清新淡雅,富有画面感 |
表现手法 | 白描、借景抒情 |
主题 | 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 |
文化内涵 | 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心灵的自由 |
三、延伸思考
“兴尽晚回舟”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也要停下脚步,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兴尽”的状态,是一种内心的满足,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恩。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工作和压力所困扰,很少有机会像古人那样,放下一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兴尽晚回舟”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快乐。
结语:
“兴尽晚回舟”虽简短,却蕴含深远。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在纷扰的世界中,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