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是描写哪一位人物的】“胸有成竹”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北宋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心中已有明确的计划和思路。
那么,“胸有成竹”具体是描写哪一位人物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示答案。
一、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苏轼的文章中,是用来形容他的好友文同(字与可)在绘画时的状态。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竹。他画竹前,常常先在心中构思好竹子的姿态、形态和布局,做到“意在笔先”,因此苏轼用“胸有成竹”来形容他的创作态度。
后来,“胸有成竹”逐渐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情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结果充满信心。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胸有成竹 |
出处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原意 | 形容文同画竹前心中已有完整的构图 |
引申义 | 比喻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心中有数 |
描写人物 | 文同(字与可) |
现代用法 | 用于形容人做事有把握、有计划 |
三、延伸说明
虽然“胸有成竹”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任何人在做某事前的自信和准备,但其最初的出处和所指人物是文同。了解成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并在使用时更加得体恰当。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明确回答:“胸有成竹”是描写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的人物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