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原文及翻译介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这句诗以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与情感,以下将提供原诗、白话翻译以及简要赏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翻译: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我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心中充满感慨。
昨夜小楼中又吹来了东风,让我无法忍受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在明亮的月光下更加伤感。
那些精美的建筑应该还在,只是昔日的容颜已不再。
如果问我有多少忧愁?那就像是满江的春水,不停地向东流去。
赏析要点:
- 情感深沉:全词抒发了作者对亡国之痛、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 意象鲜明:“春水东流”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象征着无尽的愁绪和时间的流逝。
- 语言凝练:虽仅数十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作者 | 李煜(南唐后主) |
创作背景 | 李煜被俘后所作,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
核心诗句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情感主题 | 亡国之痛、人生无常、思乡之情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比喻生动、语言凝练 |
白话翻译 | 春花秋月何时才能结束?往事知多少。昨夜小楼又起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仍在,只是容颜已改。若问愁有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文化影响 |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影响后世文人对愁绪的表达方式 |
结语: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是李煜词作中的经典句子,更是中国文学中借景抒情的典范。它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最深刻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通过了解这首词的原文、翻译与赏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深情,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