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利断金的基础解释是什么】“其利断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刀剑锋利,能够切断金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兵器的描述,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极强的能力、力量或效果。
一、基础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其利断金 |
拼音 | qí lì duàn jīn |
出处 | 《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原意 | 形容刀剑锋利,可以切断金属。 |
引申义 | 比喻人的能力、毅力或事物的效果非常强大,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技艺高超、意志坚定或工具性能优越。 |
二、详细解析
“其利断金”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中,原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懈地雕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被雕琢出来。后世将“其利断金”作为成语使用,强调的是工具的锋利程度,进而引申为人的能力与毅力。
在实际使用中,“其利断金”常用于形容:
- 武器或工具的锋利;
- 个人技能的高超;
- 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
例如:“他练剑多年,其利断金,无人能敌。”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误解为“无坚不摧”:虽然“其利断金”有强大的意思,但更侧重于“锋利”本身,而非绝对无敌。
2. 不要滥用在非工具类场景:若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需结合上下文,避免生硬。
3. 注意语境搭配: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其利断金”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力量”与“坚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提醒人们,无论是技艺还是意志,只有不断磨砺,才能达到极致。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