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一目十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阅读速度非常快,眼睛看一行字,就能同时理解多个句子的内容。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阅读能力的高超,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一、一目十行的意思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形容阅读速度快,一眼能看懂多行文字 |
引申义 | 比喻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他人阅读或学习能力强 |
二、一目十行的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史·张守传》 |
原文 | “守每读书,一目十行。” |
解释 | 指张守读书时,目光所及之处,可以同时看到并理解十行文字,说明其阅读速度极快、记忆力强 |
三、总结
“一目十行”是汉语中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阅读速度非常快的人。它最早出自《宋史·张守传》,原意是说张守读书时能够一眼读完十行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对快速阅读能力和高效学习能力的赞美。
在现代语境中,“一目十行”虽然不一定指真正的一眼读十行,但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效率和专注力的学习或工作中,常用来鼓励人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成语 | 一目十行 |
拼音 | yī mù shí háng |
近义词 | 鹤立鸡群、过目不忘 |
反义词 | 目不暇接、慢条斯理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读书或理解能力强 |
通过了解“一目十行”的含义与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