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盟是什么意思】“白马之盟”是一个历史典故,最早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它原本是汉代初期的一个政治承诺,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对忠诚、信义的象征。这个说法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强调君臣关系或盟约精神时。
一、
“白马之盟”原指汉高祖刘邦与大臣们在白马寺立下的誓约,承诺不杀功臣,以确保政权稳定和权力传承。这一盟约虽未完全实现,但其背后所体现的“信义”与“承诺”精神,成为后世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在现代语境中,“白马之盟”常被用来比喻双方之间的一种坚定、忠诚的约定,尤其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用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誓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白马之盟 |
出处 | 《史记·吕太后本纪》 |
背景 | 汉初,刘邦与大臣在白马寺立誓,承诺不杀功臣 |
含义 | 表示忠诚、信义、承诺的象征 |
历史意义 | 虽未完全实现,但成为后世政治与文化的象征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影视中,表达坚定的誓言或友情 |
相关人物 | 刘邦、吕后、功臣集团(如韩信、彭越等) |
影响 | 影响后世关于“盟约”“忠诚”的文化观念 |
三、结语
“白马之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政治智慧与人伦道德的思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信任与承诺,往往比制度本身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