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出自】“怒发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愤怒而头发直竖、顶起帽子的样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在描写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时所使用的。
一、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意是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时的外在表现。该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强烈的愤怒情绪。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语言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物性格和情绪的刻画方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怒发冲冠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 |
原文出处 | “怒发上冲冠” |
含义 | 形容极度愤怒时的外在表现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表达中描述强烈情绪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气急败坏、怒不可遏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 |
三、补充说明
“怒发冲冠”这一成语虽然来源于历史典故,但其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因此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频繁引用。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都有类似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的文化内涵。
此外,“怒发冲冠”在现代口语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生气的状态,虽然不再强调“冲冠”的实际动作,但其情感色彩依然鲜明。
通过了解“怒发冲冠”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风格,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