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介绍】《本草经集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本草学著作之一,由南朝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所编撰。该书是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与补充,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药物的认识,还加入了大量新的药物和药理知识,为后世的本草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收录药物730种,按药性分类,分为上、中、下三品,并附有简要的药性说明和使用方法。书中内容不仅涉及药物的来源、形态、功效,还包含了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和应用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本草经集注》简介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本草经集注》 |
作者 | 陶弘景(南朝梁代) |
成书时间 | 南朝梁代(约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 |
原著基础 | 《神农本草经》 |
药物数量 | 共730种 |
分类方式 | 按药性分为上、中、下三品 |
内容特点 | 包含药物来源、形态、功效、配伍禁忌等 |
历史地位 | 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文献,影响深远 |
影响范围 | 对后世本草学、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
《本草经集注》不仅是古代医学知识的结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其内容虽已历经千年,但其中许多理论和经验至今仍被中医界广泛参考和应用。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中医药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