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的意思解释】“不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可救药 |
拼音 | bù kě jiù yào |
出处 |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锵锵。”后世引申为“不可救药”。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已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严重问题。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或事的状态。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无药可救、病入膏肓 |
反义词 | 有救、可救、尚可挽回 |
例句 | 他沉迷网络,已经不可救药,家人十分担忧。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不可救药”通常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对人的评价:如某人行为极端、思想偏激,难以改变。
- 对事物的判断:如某种政策、制度已经出现问题,无法挽回。
- 文学表达:常用于小说、剧本等创作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救药”并非绝对,有时也可以作为警示,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
三、结语
“不可救药”虽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准确传达出一种紧迫感和严重性。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