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张鸡黍原文及翻译】“范张鸡黍”是一则出自《后汉书·范式传》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好友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情谊。故事中,两人约定在某年某月某日相聚,即使相隔千里,也信守诺言,体现了古人重义轻利、诚信为本的价值观。
一、
“范张鸡黍”讲述的是范式与张劭因友情而坚守承诺的故事。范式曾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回访,张劭依约准备了鸡和黍米(即“鸡黍”),等待朋友归来。范式如约而至,二人相见甚欢,情谊深厚。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真挚、信守承诺。
该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信”与“义”的高度重视。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范式字巨卿,少与张劭为友。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张劭是好朋友。 |
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 | 张劭,字元伯,两人一同在太学读书。 |
后告归,式谓曰:“后二年当还。” | 后来张劭要回家,范式对他说:“两年后我会回来。” |
劭曰:“某日当以鸡黍待君。” | 张劭说:“某天我会用鸡和黍米等你。” |
式曰:“某日当往。” | 范式说:“那天我会去。” |
期日至,劭果具鸡黍以待之。 | 约定的日子到了,张劭果然准备了鸡和黍米等他。 |
式至,见其意,乃与共食。 | 范式到了,看到张劭的诚意,就与他一起吃饭。 |
因留数日,别去。 | 于是留下几天,然后告别。 |
式既还,后岁余,劭卒。 | 范式回去后,过了一年多,张劭去世了。 |
式闻之,素服往吊。 | 范式听说后,穿上素服前去吊唁。 |
时有老母在堂,兄子在侧,问曰:“何为?” | 当时他的母亲在堂上,侄子在旁边,问道:“为什么?” |
式曰:“吾与元伯约,今死矣,吾当往。” | 范式说:“我和元伯有约,现在他死了,我应该去。” |
母曰:“儿,尔与元伯无亲,安得如此?” | 母亲说:“孩子,你和元伯没有亲戚关系,怎么会这样?” |
式曰:“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能;然信义之交,岂可忘乎?” | 范式说:“天生知道的人,不是我能达到的;但朋友间的信义,怎能忘记?” |
母叹曰:“汝真义士也!” | 母亲感叹道:“你真是个义士啊!” |
三、结语
“范张鸡黍”不仅是友情的象征,更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缩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距离远近,而在于彼此的信任与坚守。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