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是什么意思】“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人不保,而皆有忧色,是谓外强中干。”原意是指外表强大,内里空虚。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很强,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实力或能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外强中干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表面强大,内部虚弱 |
现代用法 | 形容表面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事物 |
近义词 | 虚张声势、外强内弱 |
反义词 | 实力雄厚、表里如一 |
二、详细解释
“外强中干”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些人或组织的表面表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例如:
- 职场中:有些人可能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自信、强势,但实际工作中却缺乏执行力和专业能力。
- 商业领域:某些公司虽然广告宣传得很响亮,但实际上产品品质一般,市场竞争力不足。
- 个人行为:有些人喜欢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或地位,但其实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这类现象往往让人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信任危机。因此,“外强中干”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批评,也可以作为自我反思的提醒。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小李总是在会议上夸夸其谈,但实际项目推进时却毫无进展。 |
商业竞争 | 某品牌广告投入巨大,但产品质量却屡遭投诉。 |
人际关系 | 有人平时爱吹嘘自己有多厉害,但关键时刻却无法担当。 |
四、注意事项
1. “外强中干”通常带有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
2. 不宜随意用于评价他人,尤其是不了解具体情况时。
3.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整体状态,而非单一事件或行为。
五、结语
“外强中干”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更应关注内在的实力与真实的能力。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保持内外一致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