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指的是什么意思】“丹书铁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古代,表示一种特殊的封赏或特权。它不仅具有历史背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以下是对“丹书铁券”的详细解释。
一、
“丹书铁券”原指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凭证,用朱砂书写在铁券上,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特权。这种凭证通常用于保证受赐者及其后代不会因某些罪行而受到惩罚,是一种“免死金牌”式的保障。虽然“丹书铁券”在历史上并非绝对不可违抗,但其象征意义极为重要,代表了皇权对功臣的特殊信任与恩宠。
随着时代变迁,“丹书铁券”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某种特殊的保护或豁免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丹书铁券 |
拼音 | dān shū tiě quàn |
含义 | 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凭证,用朱砂写在铁板上,象征特权与保护 |
历史背景 | 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常见于汉、唐、明等朝代 |
文化意义 | 表示皇权对功臣的信任与恩宠,有“免死金牌”之意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比喻享有特殊保护或豁免权的情况 |
是否可违抗 | 实际上并非绝对不可违抗,但具有极高象征意义 |
典型例子 | 如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曾获此赏赐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丹书铁券”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承载着权力、信任与荣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