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读音和介绍】“秦艽”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使用或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对其读音和基本属性存在疑问。本文将对“秦艽”的读音进行准确标注,并对其来源、性味、功效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药材。
一、
“秦艽”是中药名,来源于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其名称中的“秦”字源于产地,多产于陕西、甘肃等地,“艽”意为草木生长茂盛之地,故得此名。该药材味苦、辛,性平,归肝、胆、脾经,常用于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等。现代研究也表明,秦艽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秦艽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与羌活、独活等搭配,增强祛风除湿的效果。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以免引起不适。
二、秦艽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秦艽 |
拼音 | qín jiāo |
英文名称 | Radix Gentianae |
来源 | 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
性状特征 | 根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有纵沟及皮孔 |
性味 | 苦、辛,性平 |
归经 | 肝、胆、脾经 |
功效 |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
主治 | 风湿痹痛、关节疼痛、湿热黄疸、皮肤瘙痒 |
用法用量 | 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
现代研究 | 含有秦艽碱、龙胆苦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秦艽”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无论是从读音、来源还是功效来看,它都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合理使用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