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的标准是什么2020】低保户,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国家为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2020年,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和细化。以下是关于2020年低保户标准的总结。
一、低保户的基本定义
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城乡居民。他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补助金,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低保户的主要认定标准(2020年)
项目 | 标准说明 |
1. 家庭收入 | 家庭成员的人均月收入必须低于当地规定的低保标准。不同地区标准不同,例如:北京为1180元/人/月,上海为1160元/人/月,四川为540元/人/月等。 |
2. 家庭财产 | 家庭总资产需低于一定额度,包括存款、房产、车辆等。一般要求无大额存款或价值较高的资产。 |
3. 家庭成员情况 | 包括是否有重病、残疾、未成年子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这些情况可能影响家庭收入和支出。 |
4. 家庭支出 | 若家庭因重大疾病、意外灾害等原因导致支出过高,即使收入略高于低保线,也可能被纳入低保范围。 |
5. 户籍与居住地 | 通常要求申请人具有本地户籍,并在本地长期居住。部分城市允许非户籍人口申请,但条件更严格。 |
6. 其他因素 | 如是否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孤儿等特殊群体,这些情况可能享有额外的政策倾斜。 |
三、申请流程简述
1. 提交申请:由本人或家庭代表向村委会、居委会或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
2. 信息核查:相关部门对家庭收入、财产、住房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3. 公示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 审批发放:经审核通过后,按月发放低保金。
四、注意事项
- 不同地区低保标准存在差异,具体以当地民政部门公布为准。
- 低保金发放方式多为按月打卡发放,确保资金安全。
- 低保户需定期复核,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将取消其低保资格。
五、结语
2020年的低保户标准主要围绕家庭收入、财产、成员结构等方面展开,旨在精准识别困难群体,确保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如需了解本地区具体标准,建议咨询当地民政局或社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