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退出程序和步骤】为确保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规范贫困户退出流程,各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贫困户退出程序和步骤。以下是贫困户退出的主要程序与具体操作步骤的总结。
一、贫困户退出的基本原则
1. 精准识别:确保退出对象符合脱贫标准。
2. 公开透明:退出过程要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3. 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防止“假脱贫”或“返贫”现象。
4. 群众参与:广泛听取村民意见,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贫困户退出的程序和步骤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 入户核实 由驻村工作队或村两委对拟退出户进行实地走访,核实其家庭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情况。 |
2 | 初步筛选 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脱贫标准,初步确定是否符合退出条件。 |
3 | 民主评议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务公开会议,对拟退出户进行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 |
4 | 公示公告 将拟退出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或相关平台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天。 |
5 | 乡镇审核 乡镇政府对公示无异议的退出对象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退出标准。 |
6 | 县级备案 通过审核后,上报县级扶贫部门备案,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
7 | 档案归档 整理并归档退出户的相关材料,作为后续跟踪管理的依据。 |
三、退出标准(参考)
指标 | 标准 |
收入水平 | 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脱贫标准 |
住房安全 | 有安全稳固的住房,无危房 |
教育保障 | 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无辍学现象 |
医疗保障 | 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无因病致贫情况 |
生活条件 | 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如饮水、用电、交通等 |
四、注意事项
- 贫困户退出后,仍需进行一定时期的跟踪监测,防止返贫。
- 对于存在争议的退出对象,应重新核查,必要时可进行复核。
-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框架内适当调整具体操作流程。
通过以上程序和步骤,可以有效保证贫困户退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