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什么意思】“义不容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责任和担当。它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在面对道义、责任或正义之事时,不应推辞、逃避,而应勇敢承担。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定义 | 出处 | 用法 |
义不容辞 | 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表示必须去做某事,不能推脱 | 出自《左传》等古籍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人有责任感 |
二、词语含义总结
“义不容辞”中的“义”指的是道义、正义或责任;“不容辞”则是指不能推辞、不能逃避。合起来就是:在面对正义或责任时,不能推脱,必须承担。
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作为项目经理,项目遇到困难时,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责任。 |
社会责任 | 面对突发灾害,志愿者们义不容辞地奔赴一线救援。 |
亲情友情 | 父母对孩子总是义不容辞地付出,毫无怨言。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对比
类别 | 词语 | 含义 |
近义词 | 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责不可辞 | 表示必须承担责任,不能推卸 |
反义词 | 推诿塞责、避重就轻、敷衍了事 | 表示推卸责任、不负责任 |
五、总结
“义不容辞”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责任、道义和担当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家庭还是社会事务中,这种精神都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