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成语解释】“天经地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道理或行为是合乎自然、社会规律的,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后来引申为一切事物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一、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天经地义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释义 | 指天和地都有固定的法则,比喻事情合乎自然、社会规律,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描述道德、法律、伦理等领域的正当性。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无可厚非 |
反义词 | 不可思议、荒谬绝伦、背理违情 |
例句 |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事。 |
二、成语内涵分析
“天经地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之间有固定的秩序和规则,这些规则不仅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因此,“天经地义”不仅强调了事物的合理性,还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尊重。
在现代语境中,“天经地义”常用来强调某种行为或观点的正当性和必然性。例如,在讨论家庭责任、社会义务或道德底线时,人们常用“天经地义”来形容那些不应被质疑或挑战的原则。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口语中使用较少。
2. 语气庄重: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在轻松或调侃的语境中使用。
3. 搭配得当:通常与“之事”“之责”等搭配使用,如“孝道是天经地义之事”。
四、结语
“天经地义”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正义与道德的追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