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古诗的解释】《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清明节的经典之作。全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人们扫墓祭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一、诗歌原文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春雨绵绵、行人悲伤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中“欲断魂”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清明节时的悲痛心情,“借问酒家何处有”则表现出一种寻求慰藉的心理,而“牧童遥指杏花村”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希望与温情。
三、表格解析
诗句 | 释义 | 情感表达 | 修辞手法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清明时节,细雨连绵不断 | 感叹天气阴冷,营造哀伤氛围 | 拟人、环境描写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行走在路上的人仿佛灵魂都要断了 | 表达行人内心的悲伤与痛苦 | 夸张、心理描写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向别人打听哪里有酒馆 | 表现寻找安慰的心理 | 对话、设问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牧童远远指着杏花村 | 给人希望,带来一丝温暖 | 动作描写、象征 |
四、赏析小结
《清明》虽然只有四句,但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它不仅描绘了清明节的典型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在这一特殊日子中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生死的思考,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五、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写景抒情,在晚唐诗坛占有重要地位。除《清明》外,他还著有《阿房宫赋》等名篇,被誉为“小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清明》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