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北美自由贸易区首次采取负面清单(北美自由贸易区)

2022-07-24 03:24:08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北美自由贸易区首次采取负面清单,北美自由贸易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后墨西哥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创造了可能性。正如同期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一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改变了二战后长期维持的传统贸易格局。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拿大的原材料、墨西哥的劳动力和美国的技术管理的结合,为一种新的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北美自由贸易区。

它于1994年1月1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实施。人口4.2亿,国民生产总值11万亿美元,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目的是在10年内逐步取消所有贸易和投资限制(几个敏感行业的过渡期为15年),实现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因为1989年实施的《美加自由贸易协议》,美加消除贸易壁垒的进程其实早就开始了。所以NAFTA主要是墨西哥消除与美加贸易壁垒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便利贸易相关投资、落实原产地原则。它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两个附属协定:劳工(NAALC)和环境(NAAEC)。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和投资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扩大了北美的贸易。然而,这种增长并不是全方位的。虽然三国之间的贸易额有所增加,但它们在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到目前为止,美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虽然大幅增长,但并没有看到服务贸易的明显扩大。

1.贸易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NAFTA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迅速。三方贸易额翻了一番,从1993年的3060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10亿美元。由于美国和加拿大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稳步发展,国内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增长。从1993年到2003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1.3倍,是美国全球出口的1.3倍。进口增长了2.5倍,是美国从世界各地进口的1.1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额虽然很小,但也增长了5倍。现在,墨西哥是加拿大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

然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三国贸易相互依赖的影响是不均衡的。由于墨西哥整体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美国在墨西哥进出口中的比重一直没有变化。对美出口占墨西哥出口总额的80%,从美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70%。虽然90年代后半期的数据显示,墨西哥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确实有所增加,但随着墨西哥政府贸易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过度依赖美国的局面在90年代末后得到扭转。加拿大在美国的进出口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占美国出口的23%,占美国进口的18%左右。美国在加拿大的进口份额基本保持稳定,为63%,在加拿大出口中的份额大幅上升,从78%上升到88%。最明显的变化是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份额,其出口从9.0%增加到13.5%,进口从6.9%增加到11.0%。也就是说,NAFTA的贸易发展提高了墨西哥在美国进出口中的地位,而相比之下,美国在墨西哥贸易中的地位并没有比加入NAFTA之前更加突出。

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与贸易类似,NAFTA实施后,美加之间的FDI基本没有变化。双边直接投资从1989年的104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440亿美元,增长135%,低于同期美国对非成员国281%的增长。然而,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在墨西哥的投资),美国和加拿大在墨西哥的外国投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1993年到2001年,美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60亿美元增加到640亿美元,增长了288%,远高于同期美墨对非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169%的增幅。从1990年到2001年,墨西哥占美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份额从2.2%增加到2.9%,占加拿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份额从0.2%增加到1%。美国FDI流入墨西哥的比例从62.9%上升到65%;加拿大流入墨西哥的FDI比例从1%左右上升到3.3%。北美贸易伙伴在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的份额从63.9%增加到68.3%。

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来生产和加工的。这样既可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又可以节省交通便利和税收优惠带来的交易成本。因此,FDI最密集的是汽车及其零部件,以及电器制造等其他加工制造业。根据Dussel(2000)的研究,加工制造业占墨西哥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12.6%。正因如此,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出口国,也是仅次于加拿大的汽车出口国。

近年来,直接投资也开始扩展到电信和保险部门。1997年墨西哥解除国内电信TELMEX的垄断并将其私有化后,ATT、MCIWORLDCOM等纷纷涌入墨西哥,成为墨西哥电信业的一部分。美国主要保险公司纽约人寿保险公司也进入了墨西哥市场。

3.服务贸易的发展:

虽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包含了开放服务业的广泛条款,但最突出的开放是在金融和电信部门,而其他部门与以前的部门相比取得的成就相对较小。比如北美的旅游业在NAFTA之前就已经很开放了,服务贸易的开放就不用谈了。然而,汽车和海运这两个重要而敏感的运输部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并没有打开其封闭的局面。据统计,NAFTA对北美服务贸易的整体影响并不显著。1989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服务贸易

(三)、贸易一体化及其深化:

NAFTA带动形成了以美国为轴心的生产和加工一体化。其特点是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两个双边一体化的加总。

加拿大和美国密切的贸易联系早在建立NAFTA之前就已经存在并日臻成熟了。相互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是美国能源、木材、纸张、食品等原料的丰富供应国,也是美国飞机和汽车部件以及化学品制造的基地所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美国与加拿大生产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水平的产业内分工,它是便捷、质量和设备利用差异的产物。可以说加拿大是美国地理、资源和技能的延伸。便利的交通和边境每天为地跨两国的公司运送着成千上万的各色商品,在飞机和汽车制造、钢铁、食品加工、化学品和布料加工业等存在密切的产业内贸易联系。NAFTA的建立没有对这种已经较为稳定的一体化联系产生明显影响,双方继续沿着既有的道路深化发展。

美国和墨西哥的生产和加工一体化则在NAFTA之后获得了大发展,尽管这一进程在NAFTA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发展了。NAFTA建立以后,由于墨的劳工便宜,对美出口税率又低,所以美国大公司纷纷将汽车、电器、纺织等需要大量劳工的加工环节搬到墨西哥,然后将产品返销美国。和美加贸易不同,美墨生产一体化带有明显的垂直的产业内分工的特点。Gonzalez和Velez(1995)研究说明,墨美贸易的特点是美国将零部件运到墨加工后返回美国。MariusBrulhart和MichaelThorpe的研究也表明,美国从墨进口的美国含量比从其他地区高得多,而且墨的出口和进口密切关联;USITC(1997)说明,墨西哥制成品对美出口的增长与美产业内中间品对墨出口相伴,以纵向的产业内分工为特点。[page]

不过,迄今为止,美墨生产一体化的范围还是有限的。最明显的一体化集中在汽车和服装行业。Burfisher,RobinsonandThierfelder(2001)指出,服装和汽车自建立贸易区后已经成为高度一体化的行业。这主要得益于NAFTA的“原产地原则”。随墨西哥产业结构升级,电器设备的贸易往来增长迅猛,其生产一体化大有赶超汽车之势。参见下表:

表1:2003年美国对墨西哥进出口最多的20种商品及比重HS-4单位:十亿美元

美国进口(降序)占进口的%进口额美国出口(降序)占出口的%出口额

2709原油、沥青10.4514.48708卡车、公交车、小汽车、货车部件6.065.9

8703小汽车8.5711.88542电子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部件4.154.0

8704载货汽车5.237.28473打印机和其它办公设备部件附件4.003.9

847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ADP)等4.456.19880估计非加拿大低值出口运输3.083.0

8708卡车、公交车、小汽车、货车部件4.055.68471自动数据处理设备(ADP)等2.762.7

8544绝缘线,光缆和其它绝缘电传导器等3.975.58703小汽车2.582.5

8528电视接收器,包括录像监控器和投影器3.805.22710除原油外的石油、沥青及包含70%以上油的产品2.222.2

9801进口维修产品再出口,出口被退回产品之进口2.833.98536转换或保护电路的设备等1.961.9

9401座位(除理发和牙科用)2.593.68529电视、广播和雷达设备的部件等1.641.6

8525无线电话、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或电视传输装置等2.092.93926塑料、塑胶1.631.6

8517有线电话、有线电报的电设备,包括电或数字线路系统,及其部件2.092.98544绝缘线,光缆和其它绝缘电子传导器等1.581.5

6203男士服装、夹克、裤子等1.381.98540热离子,阴极管(真空、蒸汽管等);部件1.321.3

9018各种医用设备1.271.83923塑料包装袋、盖子等1.171.1

8501电车和发电机1.211.78408压缩内燃点火活塞引擎1.141.1

8527无线电话、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接收装置1.191.68538电转换设备部件,电路和电路板等1.101.0

8536转换或保护电路的设备等1.191.61201大豆1.021.0

9999垃圾;估值低价进口交易1.131.69018各种医用设备0.930.9

8504电子变压器,静电转换器;ADP的供电器;及附件1.101.57326铁、钢0.900.9

9032自动控制设备;部件附件1.091.58532电容器;部件0.880.9

8407往复式内燃打火活塞引擎1.051.48481管子、锅炉等容器的龙头阀门等;部件0.810.8

以上20项占总进口的%以上20项占总出口的%

其中87(运输设备)类占进口的%17.85其中87(运输设备)类占出口的%8.64

85(电器设备、声像设备)类占进口的%16.6485(电器设备、声像设备)类占出口的%12.63

84(核反应堆、锅炉等)类占进口的%5.5084(核反应堆、锅炉等)类占出口的%8.71

资料来源:USITCDataweb

2003年美墨贸易集中在电器和声像设备,以及汽车上。其中,电器和声像类产品贸易额最大,占美国出口的12.6%和进口的16.6%。可以看出,美国将集成电路、线路、电极管等部件运到墨西哥加工成成品的(有线及无线)电视、电话、广播和雷达设备等,然后进口;汽车类产品的贸易额次之,占美国出口的8.6%和进口的17.9%。美墨零部件和整车往来的产业内贸易(进出口相同的产品)明显。

上表也显示,美墨在自动数据处理和办公用品(表中8471、8473)的贸易量也不小,2003年美国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占从墨西哥全部进口的4.5%,出口占全部出口的6.7%。这是生产一体化处于成长的部门。不过,和汽车不同,在新兴的数据处理行业,美墨生产一体化的优势并不非常明显。相比之下,美国和亚洲各国的贸易往来要更密切。参见下表2,美国进口亚洲,包括日本、台湾、新加坡、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数据处理设备要高于其NAFTA贸易伙伴。

表2:2003年美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HS-8471)进口国别单位:十亿美元

HS-8471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加拿大

占进口的比重29.415.011.89.58.96.54.13.23.11.5

进口额15.27.86.15.04.63.42.11.71.60.8

资料来源:同上

导致美国和亚洲计算机设备生产一体化密切的原因是:其一,亚洲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对外开放所释放出来的巨大劳动力潜能更加强了这一优势;其二,NAFTA形成之后,汽车和服装行业由于优惠贸易协议的作用,对亚洲造成贸易转移。因此亚洲各国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生产转移到计算机和电信设备上,借以抵消墨西哥的关税优惠优势。现在,亚洲已经成了全球计算机设备加工生产最活跃的地区。从技术成熟度、生产管理的先进性,到全球化生产速度和劳动力成本都具备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以上分析表明,NAFTA加强了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生产和加工的一体化,不过迄今为止,一体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汽车和服装这几个行业。美墨在计算机设备方面更深入的生产一体化还有待发展。墨西哥面临来自亚洲的激烈竞争。而区域内生产一体化能否加强则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墨西哥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能否提供计算机设备产品生产所必要的技术条件以及成熟的劳动技能。第二,NAFTA会不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其他便利区域贸易的优惠政策和手段,以抵消亚洲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成熟的生产加工链条优势。

(四)、NAFTA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

1、NAFTA对贸易影响的绩效分析:

有人认为,由于墨西哥在NAFTA之前已经采取了自由化的贸易政策,因此无论有没有NAFTA,墨西哥和美国的自由贸易都将迅速发展。要衡量贸易扩张和深化在多大程度上是受优惠贸易协议的影响,其难处在于把外部因素和NAFTA本身区分开。过去10年促进贸易增长的外部因素包括:美国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墨西哥坚定的开放政策、1994年比索贬值及经济衰退等。不可否认,贸易增长同时是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结果。不过NAFTA便利贸易和投资的措施,尤其为稳定区域自由贸易和推动墨西哥的改革开放方向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效应是难以用经济指标衡量的。[page]

就NAFTA的经济效果来看,达拉斯联储的估计是,NAFTA对促进贸易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固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因素这一变量,那么美墨贸易有NAFTA要比没有NAFTA高很多。而中央预算办公室(CBO)则认为,NAFTA对美墨贸易的影响是有限的。其估计是:从1993年到2001年,美国对墨出口增加的85%和进口的91%是由于NAFTA以外的因素;虽然NAFTA增加了美对墨西哥的进出口,但这种变化是逐年发生的,因此对美国就业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贸易扩张对美国GDP的影响更有限,出口贡献为0.2%,进口贡献为0.1%,不过对墨西哥的影响稍大,进口对墨GDP的贡献是1.9%,出口是1.7%。相比而言,NAFTA对美在墨西哥投资的影响很大,因为1993年以后墨西哥取消了很多限制投资的措施。此外,由于取消了关税和配额,在墨西哥投资变得有利可图。

2、NAFTA与墨西哥

按照上面的说法,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相对明显。根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0年,墨西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6%,其中,1996年达到5.2%,97年为6.8%,1998年为4.8%,1999年为3.7%,2000年为6.9%。2001年以后,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增长下降。2001年GDP下降0.3%,2002年重新增长1%。墨西哥的通胀率从开放前的16%下降到2002年的6.4%。出口占GDP的比重从百分之十几达到30%以上,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从85%下降到15%。除了农业部门以外,工人工资也获得了很大增长。以1993年工人工资指数为100,到1999年出口部门工人工资(除出口加工区Maquiladoras)已经达到116-164不等,而且出口比重越高,工资也越高。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NAFTA也为墨的经济发展带来另外一些问题---就如同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所通常发生的那样:首先,外贸部门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高,墨西哥对美出口的一半是由Maquiladoras生产的,2000年为460亿美元,而Maquiladoras几乎没有内销。Gruben(2001)的研究也说明,Maquiladoras工业增加值和墨内部经济增加的相关性不高,墨西哥对内和对外经济的割裂很明显;其次,经济增长依赖加工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器产品和服装的加工制造。加入NAFTA以后,墨西哥希望改变国内加工制造的局面,实现出口升级,但是这一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还越来越加重。就业上也是如此。从1994-2000年,制造业的就业基本没有变化,从1994年的137万增长到2000年的148万,而加工出口的就业却从60万增长到124万;第三,农产品面临进口压力,导致失业增加和对中小农民的伤害;此外,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也成为进一步制约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五)、NAFTA的发展前景:

在开始NAFTA的前景讨论之前,需要分别讨论一下每一个成员国的贸易战略。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差距决定了NAFTA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和欧盟走不同的路。除了相同的把NAFTA看作增加成员国贸易的手段外,美国把NAFTA看作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和向美洲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扩展的过渡阶段。因此和墨西哥签订的协议在很多方面都是样板性的,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知识产权到投资协议,从服务贸易到劳工和环境问题等,就像一个区域和多边谈判的试验场。例如,NAFTA的投资协议就成为1995年世界投资协议的基础,现在又是FTAA谈判的基础,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协议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墨西哥则把NAFTA看作发展本国以出口为基础的经济的先机,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国内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和摆脱对美国的单纯依赖。这样,成员国的力量就是同时向多方面发展的。除了美、加以外,墨西哥加入NAFTA之后又签订了多达10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协议,是世界上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最多的国家。美国也在全球、区域和双边多层次展开行动。NAFTA是各国重要、但并不唯一的选择。这种多元化目的不仅导致了上文所述的区域内贸易和服务一体化进展的局限,而且也决定了NAFTA同时存在向区域内深化和向区域外扩张两种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排斥的可能。现时的NAFTA正是陷于这两者的中间地带。

2001年恐怖袭击以前,美国曾经有意要进一步深化区域一体化。2001年4月美加墨三国领导人在魁北克FTAA部长峰会发表的共同宣言说,“政府、商界和市民社会的合作正在建立一种新型共同体”。他们表示要“深化这种共同感”,号召“建立有效的北美能源市场、加强合作处理移民问题”。墨西哥总统Fox对实现北美一体化也非常热心。他还号召另外两国考虑把自由贸易区建立成共同市场。但是2001年的恐怖袭击改变了进程。“9.11”以后,美国把国家安全问题当作所有自由贸易区问题的首要考虑。贸易政策变得更加外交化。开始加强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扩展。换句话说,也就是,美国关心的重点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了以NAFTA为样板,实现区域贸易的对外扩张,而不是进一步深化区域内部联系。

1、短期前景:

要巩固前期区域贸易的成果,进一步为区域自由贸易提供便利,就有必要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包括实现公共运输和金融、能源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但是NAFTA成员国显然还没有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内部联系做好充足的准备。加之各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尤其是贸易保护的压力,因此,当前NAFTA成员最关心的是解决实施协议过程中的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并采取措施,为进一步扩大区域内贸易创造条件。包括:解决美加软木塞贸易争端、美国的农产品补贴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地面运输、贸易救济措施、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墨西哥的移民问题、劳动力标准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问题。2003年,三国进一步表示要解放“原产地原则”,消除类似的非关税壁垒。同时同意研究最惠国关税问题,使之更接近和趋于一致。其行动是逐步的和摸索性的。

2、长期前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