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正文

重建武昌古城墙(重建城镇)

发布时间:2022-07-22 21:20:09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重建武昌古城墙,重建城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灾后重建城镇系统规划根据灾后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重建武昌古城墙,重建城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灾后重建城镇系统规划

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总体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建设厅,立即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迅速组织国内权威专家牵头的规划技术力量,成立由总体组、市(州)组、县(市)组组成的三级工作组赶赴灾区开展工作。5月18日起,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组成的工作组,已赴重灾区6市州22个县(市)进行实地调研,研究灾后重建规划的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目前,在住建部的组织调度下,各小组已按计划有序开展工作,规划初步成果已编制完成。7月9日将召开专家评审会。

在编制灾区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规划组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和自然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合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在规划中产生不切实际的政绩和形象工程。重建城镇灾后体系规划优先考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统筹考虑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恢复重建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要求相协调,坚持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统筹考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和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相结合。

重建城镇灾后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出四川灾区市、县、镇布局和恢复建设规模;提出重灾区需要搬迁的县城和集镇的选址和建设规模计划;提出原址搬迁重建的县镇近期建设目标和重点;提出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评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受损情况,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重建城镇灾后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条件评价、现有规划评价、重建规模和人口布局调整、新建城镇选址、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风景名胜区修复保护、防灾体系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重点项目库和示范镇重建、城市特色传承、部分规划和重点项目评估修订、建设用地重建。

(2)灾后重建的乡村建设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组织编制灾后农村重建规划,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科学和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先解决住房和基本生活生产设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基础数据调查分析研究、多渠道征求灾区群众意见建议、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城乡住房建设标准,测算恢复重建所需资金,提出规划实施和融资方案。6月28日,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初稿完成。目前,该规划正在与其他规划进行衔接,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近期将提交审议。

灾后重建住房建设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出重建的总体目标。初步提出通过原地重建、异地新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的方式,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受灾居民住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提出重建规模和每年的主要任务。在年度主要任务中,原则要求城镇住房三年恢复重建,农村住房两年恢复重建。三是提出重建标准。重点要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公寓建筑应以中小户型为主,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第四,通过受灾群众自筹、政府支持、对口支援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城乡住房重建资金。[第页]

根据规划,城镇住房重建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群众自救的原则,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优先维修加固受损住房,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根据该计划,农村住房重建将采取农民自建、政府补贴和部门援助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自建为主,国家提供财政补贴。各级政府将在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完成恢复重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008年,完成农房灾后重建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完成受损农房和轻度受损农房的修复加固;完成农房改造和50%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场地清理;对原址重建和已选址的搬迁农户,至少保证1间过冬房屋,完成农村房屋重建总量的40%。

2009年,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基本完成;实施搬迁农户房屋选址,解决冬季住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完成农村住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的50%。

2010年,灾后农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完成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四)、关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成果既是地震灾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是国家层面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划,是指导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重建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地方为主、相互协调,注重宏观性、综合性和指导性。规划编制以灾区当地自然地质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和基础,以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损毁状况为依据,突出保障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促进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指导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