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预提费用会计处理(预提费用会计分录)

2022-07-21 02:31:4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预提费用会计处理,预提费用会计分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预提费用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应计XX费用

(2)概念

(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由企业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租赁包装材料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固定资产修理费、购买税票、国债和需要按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先支付,后受益,后摊销。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已从成本费用中预付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种费用,如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已计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租金和保险费等。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1.账户设置的目的是一样的。

两者都属于跨期摊销账户。设置这类账户的目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正确计算每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损益,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承担费用”。

2.账户的目的和结构是一样的。

两者用于计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分摊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或发生情况,以及贷方登记在每个会计期间应承担的费用分配情况。实践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可将两个账户合二为一,设置“待摊及预提费用”账户,简化核算手续。“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科目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即期末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大于预提费用的列为借方余额,期末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这个账户的余额列在资产负债表上。

3.两者都是液体。

两者受益期都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是流动的,待摊费用作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作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换为待摊费用。

4.明细账的设置是一样的。

这两种情况都是按照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5.审计师对两者的审计目标是一致的。

检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当期成本,是否存在人为的利润调整。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往往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那些实行“效益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的企业,利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提高更有效的工资。

(二)两者的区别

1.账户的性质不同。

按照账户经济内容分类,“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是先交后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本科目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减少。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拥有资产的实际金额。“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是预提取,所以应该支付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就变成了企业的负债。本科目贷方记录债务的增加,借方记录债务的减少,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实际承担的债务金额。

2.两种费用的发生与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

T

待摊费用在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具体的分配标准和金额是事先知道的,实际操作中不会有贷方余额,所以在填报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但是,预提费用需要事先估计将要发生的费用的摊销标准,具体金额或标准事先并不知道。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超募或欠募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但填制会计报表时,应在“待摊费用”项目中填列,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践中称之为“账表不符”。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的使用。当期预提费用可以计入其他应付款。发票到了,先用红字凭证冲回原预提费用凭证,再根据发票金额再做一张凭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