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软弱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软弱地基)

2022-07-18 23:08:0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软弱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软弱地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软弱地基的种类和常用治疗方法

软弱地基,有很多种类型,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人工填土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地基;粘土地基由各种山前冲积和洪积相形成的卵石和巨砾构成。这些复杂的原因造成了它们物理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目前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各种钢筋混凝土桩,处理含水量大、孔隙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砂桩、石灰桩、化学灌浆或堆载预压。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经济。在实际工程中,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短桩建造一些软弱地基不仅方便,而且经济合理。

(2)松木桩地基处理实例

软弱地基在实际工程中很常见。对于一些楼层较低、荷载较轻的建筑或局部有暗池的情况,多采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简要介绍了110KV庐山变电站主控楼的地基处理。

(1)工程地质勘察

该项目位于庐山附近,建筑面积650,两层全框架结构。地质段自上而下由杂填土、淤泥质粘土、含淤泥质砾石的砂卵石、淤泥质粘土和粘土组成。

淤泥质粘土软可塑,下部淤泥质砾石中密,是理想的持力层。持力层实际埋深约4m。当时考虑了混凝土短桩或换土垫层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松木桩的处理方案。

(2)松木桩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当短桩用作挤密桩时,设计可如下:

S=0.95d(1e0)/(e0-e1)

n=应付帐款

s——桩间距(米)

d-桩直径(米)

E0――压实前土的天然孔隙比

E1——压实后所需的孔隙比可根据所需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确定,然后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V附表5-3或5-4确定。

n-每平方米的桩数

A-每地基所需的挤密桩面积,A=(e0-e1)/(1e0)

AP——单桩截面积()

在设计中,当桩端有硬壳时,可作为端承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a=[]A-(A)

pa——单桩承载力

——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为1。

——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桩取0.5。

[]-堆料的容许压力,kPa

本例中,柱下独立基础的附加应力和自重的总值为950KN。桩端持力层选择层。经综合分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为130kPa,基础埋深为1.5m,计算基础尺寸为2.6*2.9m2,持力层埋藏较浅,故采用端承桩设计。根据公式(a),当使用松木作为材料且桩径为15cm时,[]为2773.4kPa。

pa=1*0.5*2773.4*(0.15/2)2*=24.5kn/根

每平方米所需的桩数为

N=950/(2.6*2.9*24.5)=5.14/。

取5块/m2。

本工程桩基底部面积为210m2,所需桩数为:

20*5=1050

根据施工预算定额,每根2.5m长的15cm松木桩工料费为15元/根,总费用为1050*15=15750元。如果用12cm*12cm的混凝土预制短桩,大约需要5.1万元;如果采用换土垫层,需要24000元,而且由于地下水位高,换土施工难度很大。显然,松木桩方案是首选。该工程自1999年5月竣工以来,经使用和观测证明,结构稳定安全。[第页]

(3)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的适宜条件

根据软土地基上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软土地基设计前必须认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工试验。只有摸清土层和土质的情况,才能正确进行设计和施工;再者,要从场地的土层和土质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地基和基础的结构、施工和使用,通过方案比选,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一般软土厚度小于5m时,用松木桩比较好。为便于打桩,桩长不应超过4m。采用端承桩时,为保证桩尖能进入持力层,可先将上部开挖至基础埋深后再打桩。桩的材质一定是松木,因为松木富含松节油,可以很好的防止地下水和细菌的腐蚀,价格也相对便宜。松木桩适合在地下水下作业,但不适用于地下水位变化大或地下水腐蚀性强的地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