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富人的头脑(富人险)

2022-07-17 18:16:04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富人的头脑,富人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富人把目光投向了保险。今年以来,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制的“富人险”。华丽的产品推广,限量的销售政策,高额的年溢价……是他们的标签。

“富人险”卖的不错

2009年底,中德安联率先推出面向高端人群的“盛世人生”系列保险;今年1月起,中国人寿(27.60,0.20,0.73%)推出了年保费30万元的“福禄保费保险(分红险)”,中国平安(48.24,1.04,2.20%)也于3月初推出了“金玉人寿养老保障(分红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短短三天,中国人寿武汉公司限购的118份“富人险”基本售罄。据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个险销售部苏介绍,目前上海只剩下10份,其中188份是限购的。

业内对“富人险”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年缴10万元以上的保险可以算"富人险"。

据保险公司内部人士介绍,一般来说,选择家庭每年的保费支出占年收入的5%~10%比较合理。照此计算,买一份年缴10万的保险,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00万元以上。买一份年缴30万的保险,家庭年收入要超过300万。

为什么高调上市?

其实“富人险”并不是今年推出的新产品。早在1999年,友邦保险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就推出了专门为富人量身定制的高额寿险计划。

为什么今年保险公司选择重新推出保费高的“富人险”?

洪雅世代保险行业高级分析师艾薇程(IvyCheng)告诉记者,在今年保险业采用的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开发新保单对当年利润的贡献更大。这也是今年保险公司推广“富人险”的原因。简单来说,在旧的标准下,新的是当年亏损;新标准下,只要卖出一个新单,当年就有承保利润。

她还指出,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争取“开门红”,一季度的保费收入要达到全年保费的1/3。“就我们公司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今年一季度的保费收入都比往年增长了不少。”

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年“富人险”的冷遇,与当时整个市场对“保险”的认识不足有关。当时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保险有什么用,更不愿意投入巨资买保险。经过今年的经济危机,大家对投资都变得谨慎起来,更多的是追求资产保值。

富人险没有特殊功能。

那么,与其他保险相比,富人险?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洪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富人险”并没有太多的产品特色,普通的保险产品也有类似的保障条款,只是因为保费高,保障更高。这类产品的推出是保险公司细分市场需求的结果。“现在保险公司开始专注于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一些保险公司正在研究针对中产阶级的保险。”

本报记者对比了几家保险公司推出的“富人险”产品后发现,这些“富人险”产品多为分红型产品,但在保障功能上各有侧重。

中国人寿的“福禄特权”和平安的“金玉人生”产品更侧重于理财,安全性相对较弱。两款产品均为分红型保险,在保险日期满两年后可快速返还生存基金,并可根据保单金额申请贷款。但在保障功能上,两款产品的身故保额都是“意外情况下赔付的保额”,但“金玉人生”可以选择添加重大疾病保险。

中德安联的“繁荣”系列,就是为三代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险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贵宾服务”。这份计划包括服务对象本人及其配偶的终身养老计划和重疾康复计划,父母意外和医疗保险的感恩父母计划,以及子女教育基金积累和财富传递计划。

真的可以避税,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保险代理人在宣传“富人险”时,通常会强调“避税”的卖点,显示其高贵的价值。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人身险销售部销售策划与支持部经理游垂帆告诉本报,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家的资产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考验,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财富保值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特定人群设计的保险,一方面体现了成功人士的高贵价值,另一方面也帮助成功人士合理合法避税。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富人不喜欢炫富,买保险来彰显自己的高贵价值很难有意义。所谓的避税只是一个噱头。

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告诉记者,这种ld在国际保险业也存在。

那么,企业主会不会通过企业购买“富人险”来逃避企业所得税呢?

北京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强对本报表示:“保险合同缔结本身是为了应对风险,增加保障,而不是为了避税或避债而设立的。在国外,企业为员工购买保险,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国家会对企业为员工购买的保险费用部分有税收优惠。”但根据我国税法,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不过,还有保险代理人向本报记者介绍,企业遭遇破产查封,保险是不能被查封的财产;欠债被追讨时,保险资金不能被抵债。据一位资深律师介绍,目前尚未出现过保险产品被查封或追债的案例,因为保险品种情况复杂,若以还本付息类的保险产品为例,最终返还的本金在目前法律范围内确实是任何人都不能挪走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