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南朝石刻盗拓(南朝石刻遭拓印)

2022-07-15 15:16:21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南朝石刻盗拓,南朝石刻遭拓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一群大学生在未向当地文物部门申请的情况下,非法拓印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石刻。这一幕被一名恰好在当天参观石雕的游客拍了下来。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南朝石刻遭拓印故意毁坏文物罪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1)南朝石刻遭拓印是否构成故意毁坏文物罪?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国家文物管理秩序,客体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和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所谓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是指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及其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珍贵文物包括纪念碑、艺术品、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品、革命史料、手稿、古籍资料、代表性实物和其他文物。珍贵文物分为(1)、(2)、(3)三个等级,是否为珍贵文物由有关部门依法鉴定。此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作为文物受到国家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是指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核定公布。所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评选出的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单位和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直接指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单位。所谓省级文保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的文物单位。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所谓破坏,是指珍贵文物或者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受到部分破坏或者完全破坏。受损文物情况复杂,造成的后果不同,受损程度不同,社会影响也不同。在处理时,要具体分析,认真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需要鉴定受损部位是否是主要和关键部位,其外观受损程度等。并综合考虑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危害后果等各种因素。有的损坏较轻,影响不大,或者损坏后易于修复,情节明显轻微的,可以不认定为犯罪。但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或者损坏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故意损害,就构成本罪。

3.主题要求Th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文物而故意损坏。至于行为人实施破坏的动机,可能动机不同,不影响本罪的构成。但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文物损坏了它,或者虽然知道,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损坏了它,则不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屡遭破坏,屡教不改的;损坏国宝;损毁大量珍贵文物或者造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严重损坏的;破坏文物的动机极其恶劣,等等。

(2)对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处罚。你是怎么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客体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

(2)本罪的客观方面是破坏、损毁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毁灭是指通过焚烧、粉碎等方法使所有物品失去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物品部分失去价值或使用价值。破坏公私财产的方式多种多样。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构成犯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上,本罪是故意。犯罪的目的不是非法取得财产,而是毁灭财产。犯罪有各种各样的动机,通常是出于个人报复或嫉妒。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