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危害)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危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导航]
(一)、职务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职务犯罪的分类和危害
(3)职务犯罪的研究现状
(4)职务犯罪群体画像
近年来,在反腐败领域经常提到“职务犯罪”一词,用来泛指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行为。但细究起来,“职务犯罪”的提法是近几十年才流行起来的。虽然张鼎丞在1957年7月1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职务犯罪”,但当时并未引起共识。之后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依然大多用“经济犯罪”来涵盖这一类型的犯罪。直到1997年,“职务犯罪”才被固定下来,成为一个特定的词汇。
职务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立场。“职”即职责、权限、责任,即“分管”,“务”即“职”应承担的任务和事务。所以,你有了某种“工作”,就要承担某种“服务”,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责任。我国目前的岗位分类主要包括法定岗位、任命岗位、执行岗位、管理岗位、决策岗位、临时岗位、固定岗位、领导岗位、非领导岗位等。《职务分类大典》记载了8大类、66个中级类、413个亚类、1838个职业。可见,“义务”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复杂的组合概念。由此看来,似乎所有涉及工业职务的犯罪都可以纳入职务犯罪的范围。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作了具体规定,与一般犯罪有所区别。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作为或不作为触犯刑法而实施的犯罪。
职务犯罪有特定的犯罪主体和客体要求。从犯罪主体来看,除少数特殊类型外,职务犯罪主体多为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有四类: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3.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4.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
从犯罪对象看,职务犯罪侵害的是职务的正当性或完整性以及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这是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也是区别于其他犯罪形式的最突出特征。职务犯罪侵犯的类似客体是相同的,都是侵犯职务的正当性或完整性,但职务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非常广泛的,不仅涉及公共财产,还涉及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等。职务犯罪的危害最后直指国家政权的核心,其社会危害性,尤其是对国家政权的危害性,大于普通刑事犯罪。可见,职务犯罪不是简单的涉及一般职务的违法行为,而是具有特定主客体要件的刑事犯罪。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现有的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关于公务活动的规章制度,依照刑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和“玩忽职守罪”。[第页]
职务犯罪的分类及危害
由于职务种类繁多,涉及的具体领域、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对象也各不相同,犯罪表现形式也不统一,因此职务犯罪的分类存在多重标准。在中国,《刑法》是主要的分类依据。根据修订后的刑法,检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53种职务犯罪拥有管辖权,大致可分为三类: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犯罪。
1.贪污贿赂犯罪。我国刑法第八章用15条,规定了12个罪名(394-396),包括:贪污、挪用公款、受贿、单位行贿、单位行贿、单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隐匿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资产、没收财产。
2.渎职罪。我国刑法第九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裁判、私自释放在押人员、被国家工作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欺骗等。
3.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在押人员罪、报复陷害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共七种。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一种极端形式,本质上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最突出的表现。由于职务犯罪主体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其犯罪行为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腐败本身对社会造成的直接损害,不仅在政治上侵害党和国家的肌体,严重危害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家政权的稳定,而且阻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职务犯罪的研究状况
当前,党和国家及全体人民都十分关注职务犯罪这个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腐败的触角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完善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党的十六大确定反腐倡廉的途径和方法,提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随着对职务犯罪问题的不断重视,我国学术界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职务犯罪的防治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但有些研究成果或者是以系列短片的形式出现,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形象生动有余而理论分析不足;或者是纯粹的理论探讨,缺乏实践检验,只能做事后的总结,不能有效地进行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未能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因此我们尝试有所突破,挑选了2006~2008年三年的典型大案要案200余例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图文并茂、案例与分析并重的方式对现阶段职务犯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展现职务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和解决办法。[page]
职务犯罪的群体画像
在谈到职务犯罪时,人们总是难免将它与官员的腐败堕落紧密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映出一个个具体事件,并不自觉的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人们理解一个概念时常有的具象反应。如果我们将职务犯罪案例的共性抽离出来,忽略其中的个性因素,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职务犯罪群体画像:年龄在40~50岁上下,已经拥有一定工作成绩,在某一个区域或者岗位上握有或者曾经握有实权,有广阔的人脉,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绕开制度的“门槛”进行谋利。
他们可以是一把手,也可以是具体项目负责人;可以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官员,也可以是贫困山区、乡镇的干部;可能是因为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也可能仅仅是贪图钱财、钻体制漏洞;可能在犯罪上有主观故意,也可能因为某些制度原因而身不由己。不论具体差异如何,职务犯罪的矛头都不可避免的直指体制漏洞与官场生态这两大根源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将不可避免的与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反腐败的阻力很大,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从繁琐的数据中抽象出这样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职务犯罪群体脸谱,并以之为参考,再通过对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手段、危害等的分析还原每个典型案例以本来面目,通过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的辨证研究,总结出当前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规律,尝试建立适应社会转型特征的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厕所时,发现马桶里的水泛起血色,或是手纸沾着鲜红的痕迹,相信不少人都会心头一紧:"是痔疮犯了?还是……...浏览全文>>
-
最近收到一位患者的留言,说自己这几天总感觉肛门有下坠胀感,特别难受,上网一查,好多信息都指向癌症,这可...浏览全文>>
-
腹痛、腹泻总反复!可能是小肠、大肠在抗议。基于症状特征区分小肠疾病与大肠疾病的具体差异分析:一、核心症状...浏览全文>>
-
近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肛肠分会·肿瘤分会·治未病分会·河北名医学会肛肠分会·盆底与便秘分会·河北省中...浏览全文>>
-
安徽蚌埠的长安启源E07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型,其价格和配置一直是消费者热议的话题。如果你正考虑入手...浏览全文>>
-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生活家PHEV作为一款备...浏览全文>>
-
在2025款生活家PHEV车型正式上市之前,提前了解相关费用明细对于购车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浏览全文>>
-
大众途昂作为一款中大型SUV,凭借其宽敞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配置,在市场上一直拥有不错的口碑。对于计划购买20...浏览全文>>
-
阜阳地区的长安启源Q05 2025款车型凭借其时尚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这款车型作为...浏览全文>>
-
阜阳揽巡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中型SUV,凭借其豪华的配置和超值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款车不仅在外观...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