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税收筹划的必要性(税收筹划的特点)

2022-07-15 10:00:09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税收筹划的必要性,税收筹划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应符合税法和其他法规的规定。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规划方案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两方面都一致,才能称之为法律策划。比如某企业为了税前扣除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虚增职工人数,提高税前扣除额度。这种方法在内容和手段上都违反了税法的规定,属于偷税而非筹划。

策划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策划方案进行策划和安排。一般来说,规划是可以预期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是滞后的。企业有在交易发生后缴纳各种流转税的纳税义务;只有在收入实现或分配后才缴纳所得税;房产取得后,缴纳房产税,等等。这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提前规划的可能。另外,经营、投资、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法的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纳税对象性质不同,税务处理往往也不同,这一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选择税负较低的商业计划书的机会。

例如,某企业年末预计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发现全年应纳税额为10.2万元。为了节税,该企业在年底向希望工程捐赠了2000元。理论上2000元的捐赠给企业带来了5000多元的税后利润。因不是捐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10.2万元,适用33%的税率,税后利润为67670元;捐赠2000元后,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税率为27%。税后利润7.3万元,捐赠产生的税益4330元。

这是很多税收筹划书都用过的案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看到,其年末应纳税所得额的初步确定为10.2万元,这是预期的体现。如果预测不准确,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实际为10.2万元以上或10.2万元以下,捐赠2000元后不能享受税收优惠。

由于税收筹划的预期性,必须考虑两种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税收法律法规变化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未能准确预测经营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的。上面的例子本质上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风险。目前我国税法的法律层次较低,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我们无法准确估计这些变化。

一个规划方案的实施通常需要几年或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在评估收益的效果时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越大,预期投资回报越大,节税价值越小。

效率是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也是选择最佳方案的最重要指标。收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收益,即获得较大的净现金流;二是长期利益,即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当前利益是长远利益的表现。在计算当期效益时,不仅要考虑各种方案在运行过程中的显性收益和成本,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和规划成本。目前在利益表达上,有人认为应该以企业利润为指标。从长期利益的角度来看,两者是一致的,但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后,用净现金流来表达更准确。因为现代财务管理有一个重要结论:资产的现值就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根据这种观点,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用现金流量作为税收筹划目标的体现更为合适。

在运用税收筹划的效率指标时,要警惕两个常见的错误。一种是基于企业的利润。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利润等于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但毕竟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无法与能够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税收筹划方法(加速折旧、延迟纳税)相提并论。二是将税负最小化作为税收筹划的效益指标。税负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果净现金流入的增幅大于税收的增幅,多缴税也是划算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