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审计报告类型和出具条件(审计报告类型)

2022-07-15 00:12:10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审计报告类型和出具条件,审计报告类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审计报告类型的什么审计报告有四种基本类型的意见,但有时根据情况附有强调段落和其他事项段落。它们各自的应用如下:

1.没有预约。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均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基础编制,并得到公允反映。

2.预订。错报,无论是个别的还是集体的,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都很大,但并不广泛。或者,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被发现的错报(如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广泛。

3.负面意见。在获得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如果认为错报单独或共同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和广泛的影响。

4.无法表达意见。不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被发现的错报(如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

有重点的段落。指审计报告中所载的一段话,指已在财务报表中适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此事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与其他事项段。指的是审计报告中的一段话,指的是财务报表中没有列出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有关。

(2)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九个基本要素)?

1.标题(1-标题);

2.收件人(2-收件人);

3.简介(3-简介);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4-责任);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部分(5-责任部分);

6.审计意见段落(6-审计意见段落);

7.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7-签字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地址及印章(8-名称、地址及印章);

9.报告日期(9-报告日期)。

(三)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审计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经核实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即审计报告应当实事求是,公正地反映审计事项。审计依据和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事实不明确的事项,不应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评价。

2.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应当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任何重大问题。审计应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进行,不得扩大审计范围。

3.简单易懂原则。审计报告的措辞应“简明扼要”。从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角度来看,“清晰”是指书面报告要被大多数人理解,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简明”是指内部审计报告必须定义明确,简洁适当,短小精悍,主要方面能说清楚。说明审计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