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间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案例(间接故意杀人罪)

2022-07-14 13:44:12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间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案例,间接故意杀人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间接故意杀人罪能否判处死刑,故意杀人罪根据其主观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所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其行为将是杀人,而积极追求这一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危害后果,而放任其发生而不采取组织措施。

但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可以简单分析为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并且放纵或者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实施了杀人行为(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致人死亡,侵害其合法利益,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故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是死刑,所以间接故意杀人罪也可以判处死刑。

(2)间接故意的概念与认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对社会的危害后果,而放任这种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虽然不抱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未加以制止或反对,而是放任,任其发生,并对其表示同意。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正当的目的而放任一个有害的社会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目的而让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3.突发案件中鲁莽捅刺的情况。

(3)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无论是直接故意杀人还是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和态度:对直接故意杀人结果的预测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间接故意杀人只能预见结果的可能性。同时,直接故意杀人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杀人则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不预防,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杀人存在未遂,间接故意杀人不存在未遂。需要注意的是,教唆未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处理。因为实施者不属于法定的犯罪主体,不承担刑事责任,只是教唆犯的杀人工具,所以教唆犯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对杀人的后果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