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五万以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2022-07-13 13:08:15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五万以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如何处罚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1.侵权的对象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普通产品是指除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关系人身财产安全的电器、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以及刑法另有规定的其他产品以外的产品。

2.客观方面客观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产品质量条例中规定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界定标准。

本罪的客观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行为:(1)掺杂、掺假。这是指人们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中掺入杂物或假货的行为。(2)假装真实。这是指行为人以假乱真的行为,表现为伪造或者冒用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其认证标志生产或者销售该类产品。(3)伪劣商品。这是指用次品冒充正品和优质产品的行为。(四)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法律精神,上述四种行为属于选择性行为,即行为人具有上述四种行为之一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情节,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要求。

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两类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即生产者的产品的生产者(包括产品的加工者),销售者是产品的批量或分散分销销售者(包括产品的直销者)。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人们的意图是在生产领域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领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销售的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第二,明知是假货还卖。

(3)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处罚因素,犯罪的严重性。

在刑法规定的各种具体的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需要法定情节。因此,对于这些犯罪,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关键。

根据刑法的规定,确定罪与非罪的情节

第二,从假冒伪劣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如果生产出来的假冒伪劣商品已经投放市场,就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2)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实践中一般指行为人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对消费者或者使用者的人身健康造成危害,使众多消费者或者使用者病情恶化,造成身体伤害、残疾,但不要求死亡或者重伤的情形。造成多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属于后果特别严重或者对人体健康危害特别严重的情形,应当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而不是定罪情节。

(三)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践中,“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等产品,造成众多消费者或者使用者受伤、残疾,或者因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2万元以上的。

(4)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在假冒伪劣商品罪中,生产遭受损失的程度也是区分罪与非罪、轻罪的标准。其中,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生产和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大量畜禽残疾和死亡;或者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者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构成本罪。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