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大全(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

2022-07-10 17:36:05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大全,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司法解释6万条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司法解释

在最新的司法解释中,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为6万元以上(数额较大)和100万元以上(数额巨大)。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的职务上的便利,共同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论处。

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非法占有自己的财物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处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构成是什么?

1、侵占罪的主要构成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一)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和监事不得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上述公司人员是指公司除董事、监事以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其他一般职工。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和雇员不得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他们或者具有特定的职权,或者因为从事某种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者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产,成为本罪的主体。

(三)上述公司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是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所有不具有国家职工身份的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职工。综上所述,任何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占有本单位的财物。

2.职务侵占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企图在经济上取得对单位财产的占有、取得和处分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否取得或行使,不影响犯罪构成。

3.侵占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3)挪用资金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1.侵权的客体不同于客体。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所有权,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2.客观表现不同。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的资金挪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

3.主观目的不同。挪用资金罪的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企图永久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取得单位财产的所有权,而不是暂时使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