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一泻千里意思及出处

2025-10-12 19:43:40

问题描述:

一泻千里意思及出处,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2 19:43:40

一泻千里意思及出处】“一泻千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水流迅速、气势磅礴,也比喻事情发展迅速或情绪高涨。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十分常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一泻千里 原指江河奔流直下,势不可挡;后引申为事情发展迅速,或情感、情绪强烈而无法抑制。

二、出处与演变

“一泻千里”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虽然这句诗中并未直接出现“一泻千里”,但其描绘的江河奔腾之势与该成语的意境非常相似。

后来,在宋代文人苏轼的《赤壁赋》中,有“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一泻千里”的意象。到了明清时期,“一泻千里”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水流、情绪、局势等快速发展的常用语。

三、用法举例

场景 例句
描述水流 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形容情绪 他一泻千里地倾诉着内心的痛苦。
比喻事物发展 这个项目一泻千里地推进,进展迅速。

四、文化意义与现代应用

“一泻千里”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情绪表达和事业发展时。它既保留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又具备较强的现实适用性。

五、总结

“一泻千里”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成语,原意是形容水流迅猛,后引申为事物发展迅速或情绪强烈。它的出处虽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的描写。如今,它已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适用于多种语境。

项目 内容
成语 一泻千里
含义 原指水流急速,后引申为事物发展迅速或情绪强烈。
出处 虽无确切出处,但可溯源至唐宋诗词中对江河奔流的描写。
用法 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情绪表达及事物发展速度。
现代应用 广泛用于文学、口语及书面表达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泻千里”的含义、来源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