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与王朗的文言文解释】《华歆与王朗》是一则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短文,讲述了华歆和王朗在面对危难时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两人在道德和责任上的差异。本文通过简短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文言原文: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不许?”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而上。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者。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不听。
二、白话翻译: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起初有些犹豫。王朗说:“船还宽敞,为什么不让他上呢?”华歆说:“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既然已经答应他搭船,怎么能在紧急时刻抛弃他呢?”于是让那人上了船。后来敌人追来,王朗想丢下那个搭船的人。华歆说:“我当初之所以犹豫,正是为了这个。既然已经答应收留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于是没有听从王朗的意见。
三、
这篇文章通过华歆与王朗在危难中的不同选择,反映出两人不同的道德观念。华歆重信义、守承诺,即使在危急时刻也不背弃他人;而王朗则显得较为自私,只顾自己安危,不愿承担义务。
四、人物对比表格:
项目 | 华歆 | 王朗 |
行为表现 | 初期犹豫,但最终接纳并保护他人 | 初期同意接纳,后期想抛弃他人 |
道德观念 | 重视诚信与责任 | 更注重自身安全,缺乏坚持 |
性格特点 | 慎重、守信 | 轻率、自私 |
结果 | 坚持原则,赢得尊重 | 失去信任,受人批评 |
教育意义 | 为人应守信重诺,不可因一时困难而失信 | 不能只图方便,忽视道义与责任 |
五、结语:
《华歆与王朗》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坚守道德底线,不因一时利益或困难而违背承诺。华歆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而王朗的做法则值得反思。这则故事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当今社会中,诚信与责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