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屈成语解释】“威武不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权、威胁或压力时,能够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原则、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人。
一、成语释义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虽晋有材,楚实遗之。……虽有威武,不能屈也。”
- 字面意思:即使面对强大的武力或威势,也不肯屈服。
- 引申意义:指人在面对困难、压迫、威胁时,仍能坚守信念、不妥协、不退缩。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描述人物品质 | 他面对敌人的威胁,威武不屈,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赞扬精神风貌 | 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英雄威武不屈,挺身而出。 |
用于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人公威武不屈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敬佩。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刚正不阿 |
反义词 | 奴颜婢膝、卑躬屈膝、屈服投降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学创作 | 描写英雄人物时常用“威武不屈”来突出其高尚品格。 |
政治演讲 | 领导人讲话中引用该成语,强调民族气节与尊严。 |
日常交流 | 赞美他人在逆境中的坚强表现时使用。 |
五、总结
“威武不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坚韧不拔、不畏强权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勇气与决心,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信仰。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威武不屈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含义 | 面对强权或威胁不屈服 |
用法 | 形容人物品质、赞扬精神风貌 |
例句 | 他面对敌人的威胁,威武不屈。 |
近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 |
反义词 | 奴颜婢膝、屈服投降 |
使用场景 | 文学、政治、日常交流等 |